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居民存款持续飙升 万亿级超额储蓄能否转为消费投资

作者: 杜川

在存款利率不断调降的背景下,我国居民部门的存款规模反而大幅飙升,这一现象被市场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新高。

实际上,居民存款多增在2022年就已表现得非常明显,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远远高于2021年9.9万亿元的规模。与此同时,定期存款明显多增。

这一现象被不少市场专家解读为,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消费支出下降等原因导致存款飙升。

不过,对于上述观点,也有分析认为存在一定误区,即把储蓄与存款混为一谈。这些分析倾向于认为,居民存款大幅上升并不是因为居民在疫情期间“节省”导致的,不买楼、不买股也不是居民存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储蓄与存款有哪些区别?造成存款定期化的原因是什么?存款增长规模远超贷款增长规模,将对银行造成哪些影响?这些“超额储蓄”未来转化为消费、投资需要多长时间?

老百姓存钱热情飙涨

1月居民存款新增规模创下单月新高,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同比多增7900亿元。

此外,1月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创下2016年中以来最高水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支撑1月M2增速创新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同时信贷高增下派生能力增强和财政靠前发力也加大了货币投放。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薪酬福利,单位存款向住户存款转移,同时受个人消费意愿仍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更多选择将收入进行储蓄而非消费,助推M2。

不仅如此,居民存款结构背后同样暗藏玄机:存款增长主要体现为定期存款的明显多增。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居民存款中有79%是定期存款。2022年持续至今的投资者疯抢大额存单也是存款定期化加深的一大表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存款定期化趋势一方面源于企业的盈利预期不佳,因此账上不会留下太多可随时动用的资金,另一方面则是居民资产价值与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增大,购房意愿有所降低,储蓄意愿增高所致。

明明同时称,对于银行而言,短期负债端资金来源增加,负债端压力减轻,有助于减轻息差压力,但是长期的资产负债失衡会导致信贷利息收入下滑,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对银行经营弊大于利。

爱存钱并非因为不买房不买股

疫情三年来,居民存款大幅增长,与历史趋势相比明显上升。从2022年全年来看,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而2021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

对此,不少分析认为,这一增长反映出,在收入不确定性增强、消费需求受到压制、理财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居民储蓄意愿较强,消费意愿较低。

但与上述观点有所不同,近期有分析指出,居民存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节省”。居民不买楼、不买股也不是居民存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中金在研报中指出,关于居民存款的高增长,目前一般观点存在三个理解误区:一是把储蓄与存款混为一谈,二是认为居民存款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在疫情期间“节省”导致的,三是有观点认为疫情期间不买房不买股是推升居民存款上升的主要原因。

中金认为,在信用货币社会,贷款创造存款,节省是美德,但是如果家庭整体的消费倾向都大幅下降(储蓄率大幅上升),宏观的结果将是经济走弱,收入下降,贷款走弱,存款也随之走弱而不是上升。换言之,居民消费倾向整体大幅下降的结果可能是存款下降而非上升。报告还认为,居民存款大幅上升主要是财政和准财政发力的体现。

之所以存在上述误区,是因为混淆了储蓄与存款的概念。

中金表示,储蓄指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减去被消费的部分(即储蓄=收入-消费),是一个实体经济概念。存款则是一个货币概念,在货币分析框架中,银行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货币创造的职能,贷款创造存款。如果把央行与商业银行合起来看作一个金融体系,那么货币要么由对政府的贷款创造,要么由对私人部门的贷款创造,要么由对境外机构的贷款创造。在银行发放贷款创造货币的过程中,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产生存款项,即贷款创造存款。因此,信用货币社会,在分析存款上升的原因时,应该用货币分析的框架,而不是实体分析的框架(可贷资金理论)。

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仍有阻碍

此外,有关居民存款“超额”增长的情况,一个常见的市场观点是,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近18万亿元,同比多增8万亿元,因此“超额储蓄”规模约为8万亿元,随着2023年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将出现改善,这些“超额储蓄”将重新回流至金融市场,并支撑消费和地产复苏。

对此,机构普遍认为,2022年的确存在明显的“超额储蓄”现象。但对于超额储蓄的规模则测算不一。

通常而言,把显著高于往年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称为“超额储蓄”。明明对记者表示,超额储蓄是当年储蓄超过了正常潜在水平的那部分储蓄。但储蓄并不完全等同于存款,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低风险金融产品正取代存款成为居民财富储藏的工具,因此存款的增长不能完全反映超额储蓄的规模。

“在超额储蓄的具体规模判断上,由于居民资产配置方式随着金融市场发展而愈加丰富,很难仅仅通过存款增长来衡量,不过可以确定是万亿级别的资金量。”明明称。

中金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也称,市场可能对“超额储蓄”存在高估,并估算认为,2022年居民“超额储蓄”规模可能在3万亿元左右。

超额储蓄会否转化,消费、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受益需要多久时间,则是市场的另一关注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居民部门存款增长规模远超过贷款增长规模,存款比贷款多增了14.01万亿元,二者之间出现较大缺口。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刘磊认为,2022年存款增幅大幅高于贷款增幅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购入政府债券的增加和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减弱。“超额储蓄和未来的消费、投资都没有太大关系。居民2023年消费和投资都会增加,主要原因是疫情放开以及对未来经济增长复苏的信心增加,并不是由于超额储蓄。也就是说,即使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住房投资支出增加,依然不会改变居民存贷差扩大的趋势。”刘磊强调。

明明也认为,不宜高估超额储蓄对消费的提振。他表示,从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居民存款高增但贷款依然表现较为疲弱,房地产市场提振不明显,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依然面临阻碍,不过考虑到经济复苏和消费修复的大趋势,一二季度交接之际,基本面的修复改善预计能够带动预防性储蓄的消耗。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币圈中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来源:A智慧保有人说,新能源车险是车险的终极之战,有人说,现阶段的新能源车险还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无论如何,新能源车代表着未来,车险服务紧紧跟上势在必行。谁能化解新能源车险的种种经营痛点,谁就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这一时代发展趋[全文]
    2024-05-17 04:04
  • 中国基金报记者 忆山在连续9日跌停后,5月16日,*ST保力以涨停价0.11元报收,完成了A股谢幕表演。公司于当日晚间发布了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暨停牌的风险提示公告。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昔日新能源领域明星企业,*ST保力近年来业绩持续亏损。今年4[全文]
    2024-05-17 04:04
  • 来源:用益观察近期,多家信托公司发布公告声明,多数声明内容是:关于提醒投资者谨防不法分子假冒信托公司员工名义实施诈骗活动的提示。目前,先后已经有中建投信托、国投泰康信托、重庆信托、兴业信托等多家信托发布公告声明。国投泰康信托5月9日,国投泰[全文]
    2024-05-16 04:03
  • 来源:用益观察信托“换帅潮”仍在延续。近日,华润信托公告称,胡昊担任公司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已获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已有16家信托公司高管发生变动,履新的高管大多具备多年银行从业经验或者监管工作经历。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全文]
    2024-05-16 04:03
  • 来源:中新经纬14日,中国银行App发布《关于个人智能通知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动/约转停止后续服务的公告》(下称公告)。公告显示,根据相关政策变化,该行将在5月15日停止原有个人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以及原有通知存款自动转存、约定转存的后续服务。[全文]
    2024-05-15 04:03
  •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继半年前第三大股东抛售股权后,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信托)第二大股东也欲寻觅“接盘者”。近年来,包括北京信托、东莞信托、中诚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中小股东密[全文]
    2024-05-14 04:03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币圈中国 www.jiqiyang.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