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投

存贷款开门红观察: 超额储蓄寻找释放窗口

新年第一天,在广州某国有大行工作的栗子(化名)一天就密集参加了四个和开门红有关的会议,她在某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她背负的恐怖指标“对公存款日均3亿”“贷款投放新增5亿”“信用卡50张”……栗子介绍,今年存款、贷款端业务指标强度都比往年大,完成难度高。尤其是在贷款业务上,手上的客户不多,有效需求也不足,挑战很大。

和栗子一样,东莞某股份行的客户经理小林(化名)最近也在全力冲刺信贷指标,他在针对客户的朋友圈写道:“开门红一般会放全年贷款总额的50%左右,额度充足、审核宽松,赶快咨询。”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受疫情等冲击,居民和企业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面临比较严重的资产荒,不少银行今年开门红将信贷产品作为发力重点。另一方面,净息差收窄背景下,银行对存款利率安排更加谨慎,存款产品开门红优惠力度不如往期。

信贷“开门红”利率低至3.7%

“您好,请问您近期有资金需要吗?我们现在有款消费贷产品,利率只要3.8%。”最近西西(化名)在春节前接到多个银行的贷款推销电话。

根据2022年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与2022年上半年零售存款增长普遍较好不同,2022年下半年零售贷款的增长普遍“腰斩”,且呈现分化趋势,部分银行增速高于5%,也有部分银行增速不到1%,甚至负增长。

开门红成为不少银行试图破局的关键节点。

中小银行冲在了最前面。第一财经记者留意到,在2022年11月前后陆续就有多家中小农商银行启动开门红计划,将特色信贷投放作为重点,“内卷”争抢优质客户。

以安徽某农商银行为例,2022年12月推出六项特色信贷产品,其中针对满足条件的军人、学生设定专属贷款。学历为博士或荣获一二三等功的,贷款利率最低可优惠到3.85%,授信额度100万元。

山西某农商行针对该服务区内有营业执照的商户专门推出商福贷,利率在5.5%(含)以上,老客户带新客户,并满足一定条件,还可以在下季度额外获得1%的优惠。

除中小银行外,不少国有大行也在开门红阶段在产品设计、利率优惠和宣传策略上也重点发力。

开门红前后,部分国有大行的个人消费贷利率最低可至3.7%,接近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3.65%。

比如,招商银行2022年12月推出闪电贷周年庆礼券利率优惠活动,符合活动条件的闪电贷新老客户,可获得3张利率折扣券,折后年利率最低可达到3.7%,三款折扣券的使用期限都在2023年,分别在1月、2月和3月的开门红阶段。

中国银行则在App开屏弹窗广告位中,打出中银E贷个人消费贷款的广告,贷款额度20万内,年利率3.9%起。

有机构人士指出,预计2023年消费金融贷款的拓展将是重头戏。伴随多地发布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实施方案,同时叠加2022年基数较低的影响,今年消费贷的增速将快速恢复。

政策面积极定调也逐渐清晰。2023年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进一步强调“总量要够”“结构要准”“着力支持扩大内需”。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指出,2023年信用扩张有望继续加力提效。信贷“开门红”可期,一月份相对平稳、二月份边际恢复、三月份有望出现“信贷脉冲”。全年信贷投放节奏继续前置,各季度信贷节奏或整体按照40%、25%、20%、15%安排,以实现“早投放早收益”。

超额储蓄待释放

相较于信贷领域的宣传和优惠力度,今年各大行在开门红的存款产品领域的优惠力度并不大,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的个人定期存款利率均未出现明显的调整。

随着居民储蓄意愿持续走高,年前银行吸储方面的营销并不多。栗子介绍,普通存款转存业务高发时间一般是在2月,即前一年存款到期,客户的习惯是添一点钱续存,而今年较往年过年时间比较早,预计年后会出现大规模转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沉淀在银行系统的存款资金已相当庞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元,同比多增6.59万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民生证券估算,2022年前三季度居民超额储蓄或在4.8万亿元,全年超额储蓄规模将触及7.4万亿元。

对于银行而言,大量储蓄资金沉淀有利于负债稳定性,但也给负债端成本带来一定压力。根据国信证券统计,2022年9月末上市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为75.5%,较年初提升0.7个百分点。但与之相背离的是,受疫情等冲击,居民和企业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面临比重严重的资产荒。2022年9月末上市银行存贷比为80.7%,较年初下降了0.9个百分点,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回落。

浙商证券分析师李超预计2023年居民存款将“搬家”,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他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各项政策核心在于围绕共同富裕、为民生领域降成本,打击相关高杠杆、高负债、高收益行业过度扩张,包括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限制平台公司垄断运营、整治教培行业乱象、推进医疗体系集采等,进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因此,我们认为居民超额储蓄在无法大量进入消费、地产领域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将是核心外溢方向。

为预先承接这部分投资需求,在存款产品之外,银行近期也积极在保险产品、理财产品上发力。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随着市场环境及投资者行为的变化,不排除银行理财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与边际变化,如净值波动加大阶段,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关注度提升;开放式产品线内部产品设计的进一步优化等。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币圈中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自12月12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以来,公募基金打响个人养老金业务争夺战,以更低的费率让利投资者。12月25日,国投瑞银基金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决定自12月25日起对投资者通过国投瑞银基金直销网上交易办理旗下部分[全文]
    2024-12-26 04:12
  • 财联社12月18日讯(记者 彭科峰)如今看来,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必须谨慎,否则一旦买到非法理财产品,耗费的时间和金钱可能都难以想象。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就上传了一个最新案例:轻信理财经理的宣传,70后投资者孙某在某银行营业厅买到的“理财”[全文]
    2024-12-20 04:16
  •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4中国信托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证券时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江日辉在致辞中表示,信托制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在提供定制化服务、财产管[全文]
    2024-12-18 04:21
  • 来源:长江商报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个人养老金政策“靴子”落地。12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简称《公告》),明确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全文]
    2024-12-17 04:12
  • “一旦理财产品分类指引正式出台,将有利于银行理财业的统一规范,给行业带来较大影响。”12月6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多个信源核实到,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在制定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指引,或将于近期出台。“目前,理财产品间主要依靠风险评级[全文]
    2024-12-07 04:06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 余纪昕 上海报道如果中债和中证估值的数据不尽如人意,渠道和客户端“嫌弃”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太大,可以自建一套估值模型吗?这不是纯理论设想,事实上部分理财公司已经开始“试水”了。近日,银行理财“自建估值模型”的做法[全文]
    2024-11-27 04:06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币圈中国 www.jiqiyang.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