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投

连心贷、百岁贷花样迭出 银行着力化解提前还贷压力

来源:证券时报

彭春霞/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严子游

近日,继“百岁贷”、“接力贷”后,无需关系证明的情侣“连心贷”再度引发关注。

昨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农业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这一贷款产品并非新鲜事物,而是银行本来就有的房贷特色业务,但“办理的人很少”。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百岁贷”、“接力贷”、“连心贷”等颇为博人眼球的贷款产品接连被推广,折射出银行的放贷压力,尤其是稳房贷焦虑。

“部分银行推出这些房贷产品,主要是为了挖掘购房需求,解决房地产需求端的问题,以提升按揭贷款规模。”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究其根本,背后的原因是商品房销售数据复苏不及预期。

不过,该人士认为,此类产品实际效果恐怕有限,目前房地产销售回暖仍面临高位房价下的房地产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供需矛盾尖锐、公众对房地产市场预期较弱等障碍,加上实际放款过程中,申请此类产品的每一笔具体业务都将面临银行严格的审查审批。

房贷产品花样迭出

近期,各类房贷产品成了微博热搜的“常驻嘉宾”。先是2月中旬,南宁、成都等地刷高贷款年龄上限,推出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可贷至100岁的“百岁贷”、“接力贷”;后又有未婚情侣无需任何关系证明即可申请的“连心贷”于2月22日再度冲上热搜。

记者从农业银行客服处了解到,该行早已推出个人住房联名贷款业务,主要产品是“接力贷”和“连心贷”。其中,“接力贷”是指为延长贷款期限或增强还款能力,借款人与父母、子女中的任意一人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的住房贷款;“连心贷”是指为明确婚前财产归属或增强还款能力,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有权人,由双方或者一方申请的住房贷款。

“申请‘接力贷’或者‘连心贷’不代表更容易贷款,贷款人同样要按照我行的审批程序,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审核,需要满足我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准入标准。”农业银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该行一位分支机构人士还表示,“其实办理‘连心贷’的人很少”。

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目前部分银行推出“连心贷”、“接力贷”等产品,背后原因是商品房销售数据不及预期,银行想要提升按揭贷款规模,挖掘购房需求,解决房地产需求端的问题。

中泰资本董事王冬伟则表示,银行或房地产商推广这些特色房贷产品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首先,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来刺激市场活跃度;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人也有购房需求,这类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此外,这些特色房贷产品也能够增加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和收益。”

事实上,“接力贷”是银行一款常见的贷款产品。早在去年8月4日,北京曾选取昌平区、顺义区的3宗地块,试点“全龄友好社区”项目,支持60岁及以上老年家庭购房,并推出了明确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的配套政策。

银行的房贷业务焦虑

去年以来,房地产政策频吹暖风,多地首套房贷利率迈入“3”时代。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城市中,首套利率低于4.1%的城市共30个。

在当前楼市销售仍偏弱、提前还贷现象加剧的双重压力下,不少银行陷入房贷业务焦虑。

“居民按揭买房的动力在下降,2022年按揭占比创新低,今年伊始,这种趋势延续。”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连心贷”与此前同样引发热议的“百岁贷”、“接力贷”,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告诉大家,贷款产品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银行的放贷压力很重”。

根据央行数据,2022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较2021年全年增量缩水约4万亿元。其中,以个人消费类贷款为代表的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0.76万亿元;以按揭贷款为代表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33万亿元。

“面对资产荒,房贷可以说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李宇嘉表示,“一方面,居民不愿意贷款买房,可能会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下降,而国家对国有金融企业利润考核在趋严;另一方面,高位的楼市很难托起来,上下游的相关贷款业务,也将受影响。”

一位国有银行工作人员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很多客户提前还房贷,新发放房贷不仅存在增长压力,而且利率很低,银行面临新旧资产置换后的盈利空间缩水。

然而,针对客户细分需求的贷款产品能否解决银行稳房贷难题?对此,杨海平认为,总体判断,此类产品实际效果有限,“一方面,房地产数据回暖面临高位房价下的房地产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供需矛盾尖锐、公众对房地产市场预期较弱等障碍;另一方面,‘连心贷’、‘接力贷’等产品是以商业银行放低风控标准为前提的,此类产品要通过银行的投产前审核有很大难度,即使在产品推出之后,每一笔具体业务也面临着严格的审查审批。”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币圈中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自12月12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以来,公募基金打响个人养老金业务争夺战,以更低的费率让利投资者。12月25日,国投瑞银基金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决定自12月25日起对投资者通过国投瑞银基金直销网上交易办理旗下部分[全文]
    2024-12-26 04:12
  • 财联社12月18日讯(记者 彭科峰)如今看来,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必须谨慎,否则一旦买到非法理财产品,耗费的时间和金钱可能都难以想象。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就上传了一个最新案例:轻信理财经理的宣传,70后投资者孙某在某银行营业厅买到的“理财”[全文]
    2024-12-20 04:16
  •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4中国信托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证券时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江日辉在致辞中表示,信托制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在提供定制化服务、财产管[全文]
    2024-12-18 04:21
  • 来源:长江商报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个人养老金政策“靴子”落地。12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简称《公告》),明确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全文]
    2024-12-17 04:12
  • “一旦理财产品分类指引正式出台,将有利于银行理财业的统一规范,给行业带来较大影响。”12月6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多个信源核实到,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在制定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指引,或将于近期出台。“目前,理财产品间主要依靠风险评级[全文]
    2024-12-07 04:06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 余纪昕 上海报道如果中债和中证估值的数据不尽如人意,渠道和客户端“嫌弃”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太大,可以自建一套估值模型吗?这不是纯理论设想,事实上部分理财公司已经开始“试水”了。近日,银行理财“自建估值模型”的做法[全文]
    2024-11-27 04:06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币圈中国 www.jiqiyang.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